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浙江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管理办法(试行)

2020-07-30 23:293460浙江环境

摘要:浙江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管理办法(试行)

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


为加强我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的管理,规范核查活动,现将《浙江省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的管理,规范核查活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7号令)、《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16〕70号)和《浙江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17〕31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


第三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核查机构的遴选以及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的监督管理。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承担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核查机构,是指满足核查所具备的能力,根据规定的核查规则、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对本省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核查,出具独立的核查报告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机构。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包括:


(一)符合国家确定的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单独核算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二)符合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的非碳交易纳入企业标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单独核算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第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核查机构,开展核查工作。


第七条  核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遵循“客观独立、诚实守信、公平、专业严谨”的原则开展工作,保证核查资料采集完整、核查过程标准规范、核查结果真实准确、核查工作按时完成。


第八条  核查机构应当按照签订协议、核查准备、文件评审、现场核查、核查报告编制、内部技术评审、核查报告交付及记录保存等8个步骤开展核查。


第九条  核查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确定具备能力的核查组长和核查员组成核查小组。


第十条  核查机构在出具核查报告之前,应当经过内部独立于核查组成员的技术评审。核查机构应当确保技术评审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相应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从事审核活动的技能。


第十一条  核查机构在开展核查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不得将核查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外包;


(二)不得参与受核查重点企(事)业单位任何与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相关的活动,如代碳排放权交易单位管理配额交易账户、通过交易机构开展配额和自愿减排量的交易、或者提供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咨询服务等;


(三)不得与从事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公司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


(四)不得与重点企(事)业单位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


(五)不得使用具有利益冲突的核查人员,如3年之内与受核查重点企(事)业单位存在雇佣关系或者为受核查重点企(事)业单位提供过温室气体排放或碳交易的咨询服务等。


第十二条  核查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包括人员管理、核查活动管理、文件和记录管理、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公正性管理、保密管理、持续改进以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相关制度或程序。


第十三条  核查机构应当建立保密管理制度,并覆盖核查机构的所有人员和活动,对核查数据和核查过程中获得的相关信息和商业机密等实行严格保密。


第十四条  核查机构应当将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问题提交给受核查重点企(事)业单位,受核查重点企(事)业单位应当对提出的所有不符合问题进行纠正。


第十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核查机构实施的核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核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和调查等。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核查全过程的组织与安排;


(二)核查报告质量;


(三)现场核查活动规范性;


(四)核查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五)对核查活动的举报内容。


核查机构应当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的监督工作予以配合。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诉或举报核查机构或核查人员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七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浙江省企业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对核查机构纳入环境信用评价,采用扣分制,总分为1000分。核查机构的环境信用分为五个等级,980分(含)及以上为A级、920分(含)~980分为B级、800分(含)~920分为C级、600分~800分为D级、600分及以下为E级。


第十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以下指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评价制度,对核查机构及时开展年度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接受社会监督。对A级和B级的核查机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对D级和E级的核查机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并约谈核查机构负责人,取消已享受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给予的激励措施。


(一)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在遴选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扣400分/次;


(二)核查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外包的,扣400分/次;


(三)核查报告关键数据出现重大错误的,扣200分/次;


(四)存在以下出具虚假核查报告情形的,扣100分/次:


1.核查人员应当进入现场而未进入现场进行核查的;


2.假冒其他核查人员实施核查的;


3.伪造核查档案、记录和资料的;


4.核查报告内容严重失实的。


(五)核查报告70分以下的,扣20分/份;


(六)未遵守本办法公正性要求,提供具有利益冲突服务的,扣400分/次;


(七)违反保密规定泄露重点企(事)业单位商业秘密或相关信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扣200分/次;


以上相关指标扣分满1年后,核查机构可以向作出认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指标修复申请。作出认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实并同意后,予以修复。


第十九条  核查机构因自身过失导致核查结果错误,给重点企(事)业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核查机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河钢资源获2家机构调研:公司铜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3季度可以部分投产
河钢资源(000923)6月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6月1日接受2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铜二期项目建设进展?  答:企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铜矿,经历了露天和井下一期开采,目前正在建设井下二期工程。铜二期项目进度存在延期情况,主要原因

0评论2023-06-061563

邦德股份获4家机构调研: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材,目前市场上铝价波动不大
邦德股份6月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6月1日接受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请问客户订单是如何定价?  答:客户订单价格采用目标利润率管理的定价模式,公司ERP系统在预估生产成本、账期财务成本、运费、各项期间费用、所得税等全口

0评论2023-06-062074

多家机构预计镍供应增长价格下跌
据Mining.com网站援引路透社报道,一些行业分析师在金属会议上预测,未来几年,随着最大镍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供应量增加以及生产成本下降,国际镍价将出现下跌。中金公司基础材料和工程研究主管陈艳估计,2021年,印度尼西亚镍供应量占全球的38%,2021年-2025年将增长4倍至120万吨。来自英国商品研究所上海办公室的王皓阳预计

0评论2023-05-23826

业绩兑现叠加政策推动 机构看好智慧矿山主题
从过去一周的市场表现看,上证综指高位整理,创业板指数(2443.946,14.92,0.61%)则再度向下。从行业表现看,煤炭板块表现强势,煤炭行业指数周涨幅高达5.62%。机构认为,未来煤矿安全改造投入会大幅增加,这将给智慧矿山相关公司带来机会。从龙软科技(44.480,2.95,7.10%)、科达自控(12.450,0.05,0.40%)等相关上市公司公告看

0评论2023-03-011526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度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方向和推进机构名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度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方向和推进机构名单的通知

0评论2023-01-311417

什么叫振动平台
    振动平台又叫震实台 分振动平台 三维振动平台两种 振动平台广泛地使用在冶金、模具/食品、化工、建材等行业。 振动平台于生产流程中用于把颗粒、粉状物料从散装到块状、型状等形式的转变。 三维振动平台的组成             &nb

0评论2021-03-05288

中介机构环评及环境监测造假拟入刑
据新华社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于2020年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据稍早前公布的草案二审稿,首次在刑法中明确中介机构环评及环境监测造假入刑,如何解读

0评论2020-12-1915216